石清华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那么什么是诚信?诚信是诚实和守信的有机统一,应当包含诚恳、宽容、实在以及讲求信用、兑现承诺、遵守道德原则等。千百年来,诚信已成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正常交往的重要道德规范。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推进,我们在取得日益丰富的物质资料的同时,精神和道德文明也收获着丰硕的成果,但是在这场重大历史变革和社会重要转型的过程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种道德风尚处于孕育之中,因此不免出现精神领域中少数道德失范的消极状况。其中诚信危机就是重要的表现之一。诚信为何缺失?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在干;社会转型时期价值标准的冲突以及信仰的迷失,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法制不健全以及监管不到位,缺少相对完整的社会制度建设等,那么当前诚信缺失现象作为我国一个突出的问题,已经对社会公正,群众利益,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强。”诚信的缺失不仅影响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健康关系的确立,而且还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一、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发挥道德的规范教化作用。
时代的进步推动着观念的更新。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社会生活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赋予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日益丰富的时代内容,公司要积极深入开展以公平公正为重要内容的道德教育,强化信用意识和法治意识。诚信道德建设作为加强诚信建设,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把诚信道德建设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足处世的根本准则,自觉端正态度,坚守道德规范,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风尚。
二、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发挥舆论的导向督促作用。
适应新形势下群众法律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建立科学的诚信法制宣传机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信用文化和知识,弘扬诚信和法治观念,培养诚信道德意识,在公司营造尊重法律、崇尚法治、自觉守信、扶持诚信的浓厚氛围。引导员工尤其是在建项目上劳动人员增强法治观念和诚信意识,强化责任、激励和约束,不断提高员工道德素质。与此同时,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活动,重视他人和社会对自身信誉的评价,增强对各类失信行为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公司形成更好的诚信氛围。
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之本,也是立业之基;不仅是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诚信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渐进井的过寸程。但是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人的积极参与,有经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有力推动,我们一定会站上道德的制高点,诚信也一定会成为强大的道德力量成为民族伟大复兴不竭的精神动力。